狗狗咬了在哪打针?
狂犬疫苗,又称破伤风抗毒素,是用于预防狂犬病和破伤风的特异性免疫制剂。 目前国内市场上常见的狂犬疫苗有4种,分别是地鼠肾细胞培养(Vero细胞)制剂、人二倍体细胞制剂、犬瘟热病毒减毒株和猴肾细胞(HL2070)的灭活疫苗以及鸡胚接种狂犬病毒弱毒的疫苗。 那么,这些狂犬疫苗的适用对象有何区别呢?被不同动物咬伤后,该如何选择注射的疫苗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1. 适用人群不同 人用狂犬病疫苗适用于所有暴露于狂犬病的易感人群; 犬用狂犬病疫苗则主要针对狗、猫等动物。 根据我国《狂犬病预防控制技术指南》建议,在暴露前对狗或猫进行接种,可使其具有免疫力,降低狂犬病的发病率,但应注意疫苗接种的全程免疫程序应严格按说明书执行。对于已接种疫苗的狗或猫而言,如果其疫苗尚未达到免疫有效期,同样需要接种;而接种了超过有效期的疫苗,也需再次接种,以获得足够的抗体水平。 2. 作用机制不同 为使疫苗发挥保护作用,人用狂犬病疫苗应在被动物咬伤后的“最佳”时间(通常为24-72小时)内给予预防接种。此时,人体内的体液免疫反应正处于活跃期并产生中和抗体,可使狂犬病病毒失去感染神经系统的机会,避免发病。 与人的免疫系统相似,动物的免疫系统也可以识别并清除病原微生物。因此,通过给动物接种狂犬疫苗,可以刺激其产生中和抗体,从而起到预防和控制狂犬病的作用。 3. 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差异小 接种疫苗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红、肿、痛、硬结,全身发热、乏力、不适反应等,大多比较轻微且属于一过性症状。极少数情况下,还可能会发生过敏性皮疹及过敏性休克等严重过敏反应。 对于过敏体质者来说,可能更容易出现上述不良反应。因此,使用前应仔细询问受种者的个人史、家族史及相关药物、食物等过敏情况,并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狂犬疫苗虽属于非致命性生物制品,但仍有可能引起一定的不良反应。若接种后出现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时,可适当予以对症治疗处理,无需过于惊慌。 在临床上,对于狂犬疫苗的使用并无绝对禁忌证,但对于急性传染病患者、严重慢性病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等的用药安全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总之,无论是人用还是兽用狂犬疫苗,都是安全有效的生物制品,但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风险。因此,在接种疫苗期间,还应做好相应防护工作。 另外,由于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人用狂犬疫苗产品标签标识,因此在具体接种方面还需根据各生产厂家的说明进行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