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怎么知道是受凉了?
这个问题其实问的就是,狗如何感知温度变化,以及它们对这种变化的反应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讲一下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首先,狗的感官要比人灵敏得多。 人类的嗅觉大概只有老鼠的十分之一;人类的听觉范围也比不上狗和猫,而且由于耳道结构的问题,人类很难听见狗的声音(低频)。
2、其次,人的大脑皮层面积没有狗的大。 因此,在同样的神经传导路径下,人可以处理的信息量要比狗少很多。 人只能感觉到0-45℃的温度变化,而狗可以感受到0-60℃的范围! 在面对高温或者低温的时候,狗的反应会比人更敏感一些。
3、最后,关于温度感受器的作用机制。 这个需要用到生物化学的知识来解释。这里我大概介绍一下吧~ 动物通过体表来感受外界的温度,并传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在体表接受刺激的部位往往分布着神经末梢,这些能够感受冷热刺激的神经末梢被统称为温度感受器。不同的温度感受器的形态学特点各不相同。 人的皮肤表皮层主要由角质层组成,所以人无法像动物那样拥有发达的皮肤感受器,也就不能很好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了。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讲一讲不同类型的温度感受器都有哪些特征呢。
1. 热敏电位感受器(thermosensitive voltage-gated channels, TMSV) 该受体属于阳离子通道的一种,它有两个亚基,分别为α与β。当周围环境变冷时,α亚基会向细胞内移动以关闭通道,从而避免外部的正电荷进入细胞内;但一旦温度升高到一定值后,α就会脱离β形成二聚体,然后打开通道让外来负电荷流入细胞内。这样细胞内外的电位差就形成了热敏电位(Thermal response potential, TRP)。TRP是一种电压依赖性型电流,可被乙酰胆碱酯酶阻断剂、钙离子阻断剂所抑制。
2. 热激蛋白表达感受器(heat shock protein expression sensor, HSPs) HSP是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会迅速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它能起到保护细胞内蛋白质不被破坏的作用。如果HSP出现异常或无法被合成,人就会因体温过低而导致冻伤甚至死亡。因此,人们常把HSP看作是“生命之舟”。 Hsp70是最早被发现且研究得最深入的Hsp家族成员之一,它在细胞内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折叠过程等生理功能活动[4]。
3. 黑素瘤转化基因-1 (mitf-1) 它是黑素瘤中最常见的致癌基因之一,其编码产物为一种具有酪氨酸酶活性的糖苷酶, 可催化酪氨酸转化为多巴(dopac),再经进一步氧化产生黑色素。 Mitf还可通过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来实现其对黑色素形成调控作用[5],如编码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REB)的基因及转录因子AP-1/NFκB等均可被Mitf直接或间接激活而引起其下游靶基因表达发生改变从而引起黑色素合成增加从而导致皮肤变黑现象发生。也有研究表明:小鼠体内存在一种与人类极为相似的黑色素肿瘤病毒(MTV),它可以导致小鼠患黑色素癌的几率大大增加!可见黑色素对于维持机体正常生理状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狗能敏锐地分辨出周围环境的温度是否变化,并通过相应的方式来调整自身的状态以达到最佳效果。 而作为被人类驯化多年的犬科动物,它们的行为能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其它哺乳类动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类似问题时也应该多听听它们的意见而不是一意孤行!!